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音证道

清明节感怀:生前一粒豆,胜过死后拜猪头

作者 : 福音 | 分类 : 福音证道 | 超过135人围观 | 已有 0人发表了看法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在这个烟雨氤氲的节气里,勾起人心底的悲思愁绪。那思念似一杯浓醇的酒,喝一口便深深根植于心底,并肆意地泛滥汹涌。


每当清明时节,看到冒着沥沥细雨,行走在路上的断魂人,都觉得那是别人的清明,与自己无关,直到那年父亲的突然离世,亲身感受到生离死别,才觉得纷纷扬扬的细雨、哀哀怨怨的清明从此属于自己。亲人的离去,让我每到这个饱含哀思和眷恋的季节,都会在心中静静回放起对他的记忆,哪怕阴阳相隔,思念的线从不曾隔断,在心里已然凝成一朵永生的白花,不枯不萎,追忆成殇。


曾记得小时候没有信主之前,我也是这样和父亲去给去世的前辈上坟,按照故乡的习俗,扫墓时,大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前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并且能降祸或赐福于后人,需要不断祭拜供奉给他们,又被当作神灵膜拜。又说如果不供奉祖宗就会成了孤魂野鬼便会作祟子孙。他们也相信凡这个尘世里所用之物只要烧了就能让亡者带走,而实际上祭祀多是为了让祖宗保佑的成份居多,从而形成了生前不肯缮养父母,死后却风光大葬;生前父母住茅草棚,死后却花重金造豪华坟墓的奇观。 


当看着那些“纸钱”在萧瑟的晚风中逐渐化为灰烬,向四处飘扬,我才觉得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

“对已逝的亲人进行缅怀,回忆他们生前的美好信仰和品格,纪念他们的嘉言懿行,思念他们对我们的恩情和关爱,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是应该的。难道烧烧纸钱就能让先人的灵魂得以安宁吗?”


在信主之后,我才知道,人死了肉体要归于尘土,灵魂是不死的,天堂乐园和地狱阴间也真实存在。而作为基督徒来说,死是起点而非终点。上帝为圣徒们预备了一个荣美的家乡,永恒的住所,那就是在天上。


在信主之后,我也会去扫墓上坟,但我不再烧纸和跪拜亡灵,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讨上帝不喜悦,极端厌恶的。 圣经说:人死就是睡了,灵魂是不吃不喝的,被关在阴间里,不能自由出入。《路》16章的财主,在阴间不能到拉撒路那里去,更不要说到阳间来。他们是等候耶稣再来与大审判。


人的灵魂死后只有一个去处:要不到天国乐园,要不到阴间地狱,二者有深渊限定,互不相通,同理,死人与活人也是无份的,根本无法相互接触,人死之前本是凡胎俗骨罪人一个,死了又哪来降祸或赐福的大能?而衣食住行乃是肉身的事,亡魂在另一个世界又何须供奉,毕竟,再丰盛的祭品,人死了就永远吃不到了,何不趁他们尚活着之际,好好孝顺呢。


也许因着基督徒不照传统祭祖,会被别人误认为不孝,但请看看上帝为人颁布的十诫怎么讲: 


第一诫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诫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第五诫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神的诫命明明白白,不可跪拜侍奉其它像,一切人造的偶像都是假物,在圣经中拜偶像的罪是最让上帝不悦的。以色列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不变不争的真理,亲近神得福,离弃神转向偶像便被神离弃。而且孝敬父母也是律法的重要条文。

我们扫墓追思祖先的时候,也迫使我们思想生命及死亡的问题:“我为何活着?死后要往哪里去?我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将来要归给谁?”想一想:我将来要在哪里度过永恒?


我们若多思想上面的事,为那些未信主的亲友家人祷告,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能够认识到圣经的真理,明白耶稣基督的救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悔改归主,才能避免死后,在审判之日来临的时候,不止于让灵魂在坠入到地狱的深渊里饱受煎熬。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
网站分类
请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