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得到神的恩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祂的话语、祷告和祂的同在——祷告可能是最不常使用的。那么,为什么让我们坚持祷告这么难?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我们可能已经听过很多了。我们容易分心,我们懒惰,我们忙碌,我们有糟糕的榜样,我们缺乏明确的计划去规划如何和何时祷告,我们被需要祷告的人和事的数量所淹没,我们的仇敌拦阻我们进行祷告,当然还有很多。
但我认为对许多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觉得祷告很神秘。我们不明白应该如何祷告才有效——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不明白为何祷告总是没有回应。例如,我们在圣经中读到这样的应许:
“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福音11:24)
然后我们祷告,却没有得到回应。接下来我们会疑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要么是自己的信心小得可怜,以至于神几乎忽略了我们的祷告,要么肯定有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复杂的因素拦阻了神的回应,以至于我们最终成了祷告的不可知论者。无论哪种结论,最终的结果是,除非我们感到非常绝望,否则我们不会开始祷告,马可福音11:24一定是对有巨大信心的基督徒来说的。
但这不是神要我们对未被回应的祷告作出反应的方式。祂希望我们认真地追问这个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因为,上面经文中的又大又难的应许——“无论(我们)在祷告中要求什么”——其实是邀请我们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
01.
更深认识,更深经历
“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我知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承诺,我知道这暴露了我们的小信,我知道这引发了很多棘手的,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关于祷告的疑问,那些祷告并没有得到回应。我知道,我都知道。我们或许会冷漠地回答:“好吧,随便啦……”。
耶稣也知道这对我们来说很难,祂知道这个应许将会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祂是认真的。这就是祂成功施行救赎的原因。祂正在带领我们超越我们所看到和经历的,祂呼召我们对神要有信心,这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的,而且我们害怕去经受真正的试炼。耶稣的目的不是要让我们因小信而羞愧,祂邀请我们要在信心之路上走得更远。
耶稣所说的“无论”是什么意思?当门徒希奇耶稣所咒诅的无花果树枯干了的时候,耶稣就向他们作了这应许。其中一个直接听到耶稣应许的人帮助我们理解“whatever”的意思:
“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约翰一书5:14-15)
“Whatever”就是“一切按照(上帝的)旨意”。但这不是神想让你听从祂的诱饵,这并不是一个听起来很激进的承诺,实际上这个应许并不激进。无花果树确实是枯萎了。耶稣说我们能够移山(马可福音11:23),但我们是要移动上帝想要移动的山。
02.
祷告是一种关系
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祷告是一种相交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性质的交易。信仰不是神的货币,我们付钱给神是为了得到我们在祷告中所要求的任何东西。信心是对神的应许表示相信的一种关系上的回应。出于信心,我们可以对神说:“我深信你的话,以至于我必因你的话而活。”那些敢于按照神所说的话去生活的人会看到神想要移动的山在移动,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翰福音 15:7)
“常在我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这听起来很简单,就像“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34)那样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正如持久相爱一样,住在主里面一点也不简单,因为它是一种深刻的关系。
这样想想看,我们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有哪些是简单的?因为自私的罪,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畅通无阻地与我们所爱的人的彼此沟通和理解?关系的经营难道不是我们每天处理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吗?生活中遇到的关系都还是我们能够彼此见到的关系,我们是否应该期待认识神并与神建立关系会不那么困难?
祷告具有维系关系的所有特质,因为它是我们与神相连接的方式。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有效的沟通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起初感到困惑是很正常的。彼此之间的沟通也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和沮丧。我们发现,良好的沟通需要比我们所以为的要付出更多的积极行动,付出更多努力,我们需要谨慎的倾听,保持谦逊的心态,并且坚持不懈地给予真爱。但如果我们真的投入其中,我们往往会比以前更了解那个人,并与对方一起经历新的亲密和友谊。如果我们不那么做,我们将不会进入更深的关系。
和神的关系也是一样。
03.
无论你想求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告诉我们“应当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1)。祂知道我们被那些看似没有得到回应的祷告所诱惑而失去信心。我们确实信心不足。耶稣知道这一点,祂想要增长我们的信心。神告诉我们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会拦阻祷告的回应,但祂并不是说因着这些拦阻要让我们成为祷告不可知论者以至于放弃祷告。祂要我们坚信祂的应许,因为没有祂搬不动的山。
凡住在基督里,又有基督话语住在里面的,可以随自己的意思祈求,求就必成就。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像那些希伯来书11章所列的旧约圣徒们,是真正迫切地想要认识神;就像那些新约里的忠心的男男女女;就像,在整个教会历史上,那些对上帝的话语极为认真的圣徒们的生活——大卫·布雷纳德(David Brainerds)、阿多尼拉姆·贾德森(Adoniram Judsons)、乔治·慕勒(George Muellers)、戴德生(Hudson Taylors)、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s)、罗伯特·查普曼(Robert Chapmans)以及其他许多人。
如果“你所愿意祈求成就的”还没有成就,不要假设它不能或不会成就。不要放弃。这个应许是一个邀请,让我们更上一层楼,更深入地认识神。那些接受神的邀请的人证明,神的又大又难的应许是给那些敢于相信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