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音证道

初信者面对的第一道难题——祭祖

作者 : 福音 | 分类 : 福音证道 | 超过66人围观 | 已有 0人发表了看法



聚会中,一个初信的弟兄提出了一个问题:刚刚信主不久,新年将至,家中的不信的兄弟姐妹又要对逝去的亲人特别是父亲进行祭祀。作为弟兄知道在主内不应该进行烧纸、磕头等祭拜仪式,但是又考虑到其他亲人的感受又不得不和其他不信的人一样。因此觉得非常为难。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个弟兄初信的原因,其他弟兄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方式上出现了分歧。


观点一、认为应该坚持圣经真理,坚决从不信的家人中圣别出来,从这件事上开始做个得胜者,在不信的家人面前做神的见证,哪怕得罪他们;


观点二、有的弟兄觉得信神的人要从人性方面顾到其他人的感受,顺从其他不信者参加祭祀活动,但在之前要对神有祷告,请求神的带领,在心中有神的状态下参加;


观点三、还有弟兄提出首先这位初信的要知道参加这种形式的活动是拜偶像,是神所厌恶的。但因为是初信,可以根据里面生命的感觉去做。现在不觉得不平安就去参加,等到以后灵里感觉不平安了再拒绝参加。






可以这样回答他们:基督徒可以“记祖”,但不能“祭祖”,因为“祭”含有拜祭的意思。我们只能单单敬拜独一的真神。


孝敬之心人皆有之,子日:“夫孝德之本也,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中国古圣明事理重孝道,却不迷信,也没有现今祭祖的习俗。中国人强调孝道,圣经更是注重。圣经中的十诫有一条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儿女,或孙子、孙女……孝敬自己的家人,用回敬的奉养报答。”所以基督徒重视生之孝而不重视死之祭。死之祭容易流于仪式和装假,而生之孝则很符合古代贤人的主张,正如欧阳修所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所以基督徒对祖先应表以尊敬和记念,却不该敬拜和祭祀。


“拜”既是向着最高的对象,当然我们就只能拜人类真正的源头-独一的神。宇宙中一切的伦常皆有其次序,我们向着各种人尚且维持正当的伦常关系(例如: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等等),各有不同。更何况是对至高的神?记念祖先是对的,但方式有待商榷,祭拜绝不是正确的路。因为一方面,我们无法供拜所有的先祖,这岂非不孝?另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尚且难逃一死,他们如何能保佑我们逃离那将要临到我们的一切?归结来说,惟有那无始无终的神才是我们独一的父,惟有祂配得我们一切的敬拜。




祭祖是华人信徒一个特有的问题,而且常常是一位初信者面对的第一道难题。奇怪的是,初信者其他的真理都还不懂得实行时,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教,大家都立刻知道今后不可再向祖先牌位磕头跪拜、焚香烧纸了。如果他不知道而去那么做了倒不是太大的问题。既然知道了,我们就不应该回避、淡化,或帮他制造妥协让步的借口。


那会使他信主的立场在亲友面前软弱模糊乃至失去见证,也使他误以为真理可以视情况妥协以委屈求全,以后的路就很难走的正直了。你若告诉他可以在“心中有神的状态”下去向偶像、假神、牌位跪拜,这么不通的说法反而会让有见识的初信者疑惑不解,要不,他就举一反三,只要“心中有神“就可“无恶不作”了。这实在是个有害无益的“教法”。


我想,在原则上只有“观点一”是正确的。在“技术”上,服事者需要陪着初信者在事前有许多迫切的祷告,使他得着智慧,能低姿态地坚守“不跪拜、不祭祀”的底线,但在态度言辞上有合适的表达以取得谅解,尽量降低与亲人的对立,尽早与他们沟通等等。你若能服事一位初信者过了这一关,他在信仰和见证上就能立下美好的根基,成为主手中好材料。




建造乃是一切属灵问题的尺度和试验。弟兄姊妹属灵的光景正确不正确,必须用建造的尺度来试验。你若是越属灵越单独,越属灵越和别人联不起来,你的属灵定规大有问题。若是你越爱主越孤独,越爱主越觉得自己高,别人低;自己好,别人不行,常常欢喜定罪别人,你这一个爱主也定规有毛病。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
网站分类
请关注公众号